[导读] 7月9日,小米股票在香港主板敲钟上市,发行价17元港币,估值543亿美元。跻身有史以来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这句话哪怕是放在一年以前,也很少会有人相信小米IPO竟然仅此于阿里和Facebook,位居世界三甲,同时小米创下了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营公司IPO。这也是香港资本市场第一家“同股不同权”创新试点。

7月9日,小米股票在香港主板敲钟上市,发行价17元港币,估值543亿美元。跻身有史以来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这句话哪怕是放在一年以前,也很少会有人相信小米IPO竟然仅此于阿里和Facebook,位居世界三甲,同时小米创下了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营公司IPO。这也是香港资本市场第一家“同股不同权”创新试点。

xmss201807123

在朋友圈不断讨论小米选择在中美贸易战这个关键节点上市以及小米估值问题的背后,是科技公司重新定义下的资本市场。

上市破发与推迟CDR

连跌数日的香港恒生指数9日走升,而在港交所首日上市的小米却走跌“破发”。

小米集团上市首日开盘16.6港元,相较上市前发行价17港元下跌逾2%,而截至收盘报16.8港元,相比发行价下跌1.18%,成交额为76.824亿港元,相比雷军7月8日披露的小米估值543亿美元,小米市值IPO首日蒸发64亿美元。不过,就在次日,小米股价就实现了强势翻红,盘中一度上涨超过9%,市值冲到530亿美元。

当然,这个表现目前依然不符合各界期望。上市前最后一轮投资的VC没有赚到钱:2014年底小米融资后估值450亿美元,如今市值530亿美元,也只是刚刚跑赢通胀,然而小米在这几年不论是业务版图还是规模,都大了许多,市值上没有对应体现。而在此前的投资者沟通会上,雷军说的是:“这次550亿美元的定价,就是我也不想开价了,你们随便开吧,总不至于连550亿美元都不值吧?”,如今市值依然没有达到雷军的底线,有消息称,雷军一度期望小米市值是2000亿美元,此后降低到1000亿美元——事实上,上一轮融资小米对IPO后市值的预期,也是1000亿美元。

可以说,小米在进军资本市场后遇到了自己的罗生门。一边是分析师们看淡,另一边则是机构大佬“加持”。比如李嘉诚斥资3000万美元认购,马云、马化腾等都以个人名义有大笔认购。而国际上对小米的认购热情也比较高,索罗斯旗下基金等参与了小米股权认购。高瓴资本及美国资本集团也分别认购了6亿及5亿美元小米股份。

物联网增长潜力突显

为何作为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小米却以破发开局?除了小米推迟CDR,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估值问题。在CDR暂缓后,小米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一直向媒体表示,外界不要过度纠结于小米是什么类型的公司,小米是互联网“新物种”。他强调小米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小米是既能做电商,又能做硬件的互联网公司,小米也是唯一一家具备全方位的公司。

xmss201807121

在小米先公布的招股书中给自己的定义: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也就是所谓的铁人三项的商业模式。然而,智能手机在2015至2017近三年销售收入占居业务营收比例的80.4%、71.26%、70.28%。互联网服务业务占营收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9.6%、8.6%。且主要来源于广告推广和移动游戏业务。外界为什么过度于纠结小米的行业属性?重要原因在于小米到底属于互联网公司还是手机硬件公司,对于小米的估值、市盈率有直接影响。

虽然招股书中显示,小米手机的营收贡献比例确实是下降了,近三年,从80.4%降到了67.5%,但是并不代表手机端增长放缓了,而是小米消费物联网的增长爆发;小米消费物联网在18年一季度同比增长85%,营收占比达到22.4%,毛利率为12.7%,同一时期小米手机的毛利率仅5.1%,物联网的盈利增长潜力突显。

xmss201807122

智能手机进入存量市场,小米要进入全球前三意味着要分食对手市场,智能手机后最具潜力的是IoT即物联网市场,因为人与人的连接完成后就是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即将商用的5G重点应用也是IoT。数据显示2020年物联网设备数量会达到500亿,是智能手机的十倍,其中又可分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细分市场,整体是一个万亿级市场。

雷军正是看到了IoT的发展潜力,因此也反复提到小米模式的未来。他表示,IoT板块增速很快,也许8年、10年后来自IoT设备的营收会占到小米营收40%-50%。

雷军演讲、各种公开信对此没有过多提及,但小米招股书却显示,小米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级IoT物联网平台,连接了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小米CFO周受资也在IPO仪式上对媒体表示,“因为IoT物联网的概念在里面,事实上小米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由于IoT市场还在爆发的前夜,目前并没有给小米创造大规模收入,这部分价值目前是被低估甚至忽略的,不过这代表着未来,就像AI之于谷歌/百度,新零售之于阿里一样。在可见的未来,基于小米生态链、供应链和新零售能力,小米可以在物联网上继续保持领先,且实现商业价值。

分析小米过去几年的发展,还是典型的价格驱动、效率制胜,但成功借助互联网的工具,以及物联网的平台。一是拉近与用户的距离,让小米清楚知道目标用户是谁,用户在哪里;二是砍掉层层分销渠道,降低渠道成本,直接通过自建电商平台,现在还有小米之家实体店,实现产品与用户的直接交易;三是创新了企业经营和品牌推广的手段,通过大量的粉丝(不乏水军)自发的推广,形成社群和圈子,从而实现了品牌影响力的爆发式引爆。同时再通过“重设计、重营销、轻制造”的哑铃式经营体系,加速与时代接轨。

互联网时代,时代才是商业竞争唯一的主角,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迎合用户的需求,赢得用户的认可和信任。

小米的IoT之路

小米IoT平台在内部被叫做MIoT平台,这个平台已成为全球最大消费类IoT平台,目前全球接入的激活设备数超过1亿台。截止至2017年11月,IoT智能设备超过800多种,日活跃设备数超过一千万,已连接家庭超过两千万家庭;每天的请求数超过400亿。

xmss201807124

在这样的布局之下,小米IoT与AI的关系更加密切。小米首席架构师、小米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崔宝秋博士表示,小米的AI战略就是围绕小米的核心业务打造小米强大的AI技术,落地智能产品;这是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从底层的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到上一层的感知、认知能力,再到应用层,如搜索与推荐、小爱同学,再往上走,正是为了打造小米的IoT生态。

小米计划将30%IPO募集资金用于研发及开发智能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人工智能音响等核心产品;30%用于扩大投资及强化生活消费品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30%用于全球扩展;10%用作一般营运用途。手机、电视、音响及更多品类的智能硬件共同作为搭建IoT体系的基础,占了60%的融资成本。所以,物联网发展将会成为小米IPO之后的发展重要方向,足以证明小米未来发展物联网的决心。

在小米的产品版图里,搭建物联网的野心,或许正是小米在BAT的竞争格局中杀出的一条活路的关键。

“上市是为了更好地奋斗。成功上市只是小米故事的第一章的总结,第二章将更加华丽绚烂。”雷军说。对于风投机构来说,IPO或许是终点,上市之后,如何补足研发短板、加大力度打造开放生态等面临的一系列挑战而言,对于小米来说,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小米不只是一家科技公司,而是一家生活方式公司,给用户提供一切可能的商品和服务,它将小米手机的成功复制到电视,再继续复制到智能手环、插座等等领域,甚至复制到食品领域,以此来看小米共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核心是手机,这是小米的重中之重,MIUI是获取和连接用户的第一入口,雷军先是强调小米要做到全球手机前三,也体现出手机“核中核”的价值。

第二个外延是IoT,它基于智能手机发展而来,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汽车、影音娱乐、智能健康等等,不少品类如智能电视小米都已取得领先,未来每一个大众类的联网设备都在小米势力范围内,正是因为此我开篇才说,小米是中国智能硬件唯一一家跑出来的巨头级公司。

第三个外延是消费升级,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中国人想要更好的,更好的商品,更好的娱乐,更好的服务,更加的教育,更好的医疗,理论上来说,这些都是小米未来的潜在机会,小米可以将其三板斧的核心竞争力、铁人三项的模式以及方法论,应用到这些领域。

结语

能够成功上市已经意味着小米迈出了的关键一步,与其拘泥于小米的公司定位,不如更加关注小米的“铁人三项”概念究竟会对新兴资本市场带来多大的冲击,在重新定义手机后,小米是否可以重新定义科技股,甚至重新定义资本市场,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