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标准体系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通用性,降低建设成本,有利于促进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加强各政府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共享协同,推广最佳的技术和应用实践。据悉,到2016年,国内将逐步建立健全中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

转眼间,2014年只剩下最后一个月,又到了年度盘点的时候了。那么2014年智慧城市都发生了哪些实质性的进展,伴随智慧城市试点轰轰烈烈的建设,中国智慧城市各项政策、标准、技术都在逐一落实中。尽管2014年智慧城市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没有产生,但是潜移默化中,一点一滴的进步还是在发生着,下面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智慧城市的2014年。

智慧城市政策部署全部到位

智慧城市需要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标准、制度支撑,令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而在今年,智慧城市可谓政策利好不断。

20141223gy-16

2014年1月15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围绕当前群众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医疗、教育、社保、就业、养老服务等民生问题,选择信息化手段成效高、社会效益好、示范意义大、带动效应强的内容作为工作重点,着力解决薄弱环节、关键问题,增强信息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提升信息便民惠民利民水平。信息惠民是从民生服务的视角来践行推动智慧城市非常重要的工作。

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一节中提出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强化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推广智慧化信息应用和新型信息服务,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增强城市要害信息系统和关键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能力。”并在“开展试点示范”一章中指出,“继续推进创新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镇试点。深化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等现有合作平台,拓展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务实合作。”

2014年8月27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实现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

以上三项政策,再加上2013年8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可以说,中国关于智慧城市的政策部署全面到位,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

六大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立项

标准体系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通用性,降低建设成本,有利于促进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加强各政府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共享协同,推广最佳的技术和应用实践。据悉,到2016年,国内将逐步建立健全中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其中,共性、关键性标准涵盖的主要标准领域主要包括:数据与服务融合平台、主数据、数据挖掘分析、跨系统信息交互、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系统运维等促进系统、数据与服务融合等。

国内目前负责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制定的标准组织包括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林透露,目前已立项的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包括《智慧城市SOA标准应用指南》、《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等6项。

《智慧城市SOA标准应用指南》,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规定了智慧城市的SOA应用参考模型及智慧城市建设中SOA标准的综合应用建议,本标准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及具体领域信息化项目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评估、运行和维护。

《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拟规定智慧城市的技术参考模型、基本技术原则6和要求,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及具体领域信息化项目的设计、开发、运行和维护,是指导和综合应用智慧城市的具体技术、服务实现标准的依据,也是建立智慧城市相关质量测评标准、工程标准及应用标准的依据。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第1部分:信息基础设施》: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拟规定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评价对象、范围和指标,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其中评价指标中包括技术原则和要求以及设计与使用原则。本标准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及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评价,是指导智慧城市具体技术、服务实现的标准依据,也是建立智慧城市相关质量测评标准、工程标准及应用标准的依据。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第2部分:信息化应用和服务》: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规定了智慧城市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评价模型、评价指标。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及信息化应用与服务项目建设与评价。本标准是评估后续智慧城市具体应用与服务标准的依据。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3部分:建设管理》: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标准中建设管理内容主要指城市建设中的水、电、煤气等基础设施管网的建设标准,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运营理念,致力于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协同化、智慧化,提供城市生活的舒适度。

《信息安全技术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指南》: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目前相关资料较少,应该是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数据资源集中和共享,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标准制定。

新技术带来新机会

云计算和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新兴热点技术的核心和代表。同时,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开放和利用,数据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纬度,无数据不智慧,成为共识。大数据将遍布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帮助城市管理从“粗放型治理”转向“精细化治理”。除了云计算、大数据等常规技术热点外,信息安全在今年被不断提及。随着信息安全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构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新体系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中和共享,这也意味着信息安全风险也越集中,而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的应用和技术趋势也对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如今国产信息化之风愈演愈烈之际,在信息安全这样的敏感领域,将会是有实力的国产厂商的一大机遇。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