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Z-Wave作为智能家居领域重要的无线技术之一,在进入国内市场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使其并不被国内大众所熟知。不过,近一年来,Z-Wave联盟发展迅速,不仅通过参加各种大展来提升自身知名度,同时也将更多产品引入国内市场。

zzzxxcx11
推进跨品牌互联兼容 构建Z-Wave国内市场生态圈

——专访Z-Wave联盟 亚洲代表 C. K. Sze

C. K. Sze,出生香港,在澳大利亚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早年的职业生涯主要在欧美市场,80年代进入IT行业,90年代做互联网,具有丰富的IT、互联网从业经验。2008年年底进入Z-Wave行业。因早期带领团队设计出数个经典产品而被海外Z-Wave行业人士认识。2013年初获得丹麦授权成立香港优达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香港区Z-Wave模块的官方代理,之后被美国Z-Wave联盟委任为Z-Wave联盟中国推广代表,负责统筹Z-Wave联盟在中国的官方推广事务。

编者按:Z-Wave作为智能家居领域重要的无线技术之一,在进入国内市场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使其并不被国内大众所熟知。不过,近一年来,Z-Wave联盟发展迅速,不仅通过参加各种大展来提升自身知名度,同时也将更多产品引入国内市场。不断探索国内无线智能家居市场,努力构建基于Z-Wave技术的产业生态链。

记者:据了解,6月广州智能建筑展上,Z-Wave联盟携十余家国内外成员企业参展,展现出丰富的产品系列。另外,Z-Wave联盟还将参加10月底在北京举办的安博会。那么,请您谈谈Z-Wave联盟这一年来在国内市场的发展情况?

C. K. Sze:Z-Wave正式出现在公众的视野是在2013年9月下旬的SIBT智能建筑技术展会。严格来说,Z-Wave在中国真正做推广的时间只有一年。就我个人而言,在中国Z-Wave行业从业已有五年,而过去一年Z-Wave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前四年的总和。这种说法是根据购买开发包与加入联盟的数量为参考指标的,没有精确数据或许不能代表全部。

Z-Wave技术由于其保密的政策,使得其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被国内大多数人所认识,即使有所耳闻,但认知也不多。其中,最大最经典的“误区”就是很多人认为Z-Wave跟ZigBee是竞争对手。其实这两种技术不管是体制、策略与技术本身都存在很大差别。个别媒体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转载未经官方确认的信息,就会出现盲人摸象的情况。由于Z-Wave过去一直把应用市场重点放在欧洲与美国,因此亚洲的发展相对较晚,但是晚发展也有晚发展的好处。因为Z-Wave技术在不断升级,如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的芯片,中国与亚洲区可以说是一步到位,直奔最新Z-Wave Plus。所以对于国内无线智能家居从业者而言,现阶段是加入Z-Wave行列的最好时机。

记者:自去年以来,Z-Wave联盟全面关注Z-Wave技术在国内市场的推广与应用。一方面,配合原先外销的生产型企业转型国内市场产品线规划与渠道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其他海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请您谈谈Z-Wave联盟正在如何构建适合国内市场需求的Z-Wave产品生态圈?

C. K. Sze:Z-Wave官方一直在做两件事: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协助企业研发产品,建立完善行业生态系统。举个例子,目前,空气质量与老龄化问题备受国内用户关注,与美国市场需求不完全一样。为了对应中国市场需求,丹麦方面特意开发了空气质量检测,譬如PM2.5、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等检测指令集,还有用于健康指标监控的指令集,比如心跳、血压、血糖等。与此同时,Z-Wave联盟一直在积极寻找拥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企业来合作,协助他们把Z-Wave技术整合到现有的产品。除此以外,Z-Wave联盟也会通过自身平台,为这些合作企业拓展新客户。

记者:Z-Wave联盟在构建国内产品生态圈时,针对Z-Wave技术未来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市场定位?很多Z-Wave制造商需要寻找其他配套产品,Z-Wave联盟会为这些制造商提供哪些产品对接入口?

C. K. Sze:市场宣传互联互通是Z-Wave的核心价值。Z-Wave的策略其实很简单:做到真正跨品牌跨产品的互联兼容,这也是Z-Wave十几年来一直努力奋斗的方向。如今全球通过Z-Wave认证的产品超过1200个,经过市场调研不难发现,Z-Wave已经超越其它类似技术差不多十倍。即使是今天买到的Z-Wave产品,也还可以跟十年前的产品兼容并组建成一个系统。

在与制造商对接合作这方面,建议对Z-Wave技术感兴趣的朋友访问Z-Wave联盟网站,从这里可以找到大部分Z-Wave联盟会员的资料,同时还有大部分认证产品的数据。但需要提醒的一点是,由于部分Z-Wave会员选择保密,所以网站上展示的只是部分会员,但就数量而言也相当丰富。

记者:据了解,在Z-Wave联盟内部,专业的厂商仅需专注于自身产品,诸如云端、UI、第三方产品等都有相应的配套厂商。而在智能家居领域,不是所有供应商都是做一套系统,系统集成有一定的难度。那么,Z-Wave联盟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在降低集成难度方面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C. K. Sze:其实Z-Wave的市场生态有点像个人电脑工业。例如,有些公司只做鼠标、有些只做内存,分工非常精细,也非常有规模效益。这种精细化的分工模式不仅降低了产品的价格,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更多的选择。Z-Wave联盟扮演的角色就是确保Z-Wave技术无论是在芯片技术还是系统架构方面都能与时并进,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严格管控所有市面上销售的Z-Wave产品都已通过认证,从而确保产品间的兼容性。只要做到以上两点,无论是做系统集成还是全套方案的门槛就能大幅度降低。这样一来,合作伙伴们就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为客户设计方案,满足应用需求,而不需要考虑解决系统集成的问题。

记者:据了解,Z-Wave联盟在不断培养供应商,开发不同方向的产品。那么,在把系统做全,扩展产品线和应用的同时,将如何与合作伙伴更好地推动Z-Wave无线产品的发展?

C. K. Sze:目前,不管是物联网还是智能化产业,都处于萌芽与摸索阶段,大部分Z-Wave联盟会员都是创新企业,规模比较小,难以独立去做大面积的推广。所以Z-Wave联盟会牵头在国内比较主要的行业展会筹办“Pavilion”形式的展览活动,并且Pavilion也有国外企业会员参展,有很多看点。与此同时,Z-Wave联盟也会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宣传。参加6月份广州智能建筑展与10月份的北京安博会就是Z-Wave联盟计划的一个体现,同时,未来Z-Wave联盟会根据市场发展变化做相应的阶段性调整,但在接下来的两三年,Z-Wave联盟会继续保持目前的状态,扮演好现阶段的角色。

记者:Z-Wave在国内的落地过程中,DIY市场同样需要培育,那么,在推动平民化应用市场方面,Z-Wave联盟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C. K. Sze:个人认为,每一种技术或者产品应用的发展与普及都需经历几个阶段。例如,手机早期价格很高,功能也相对简单,其服务群体主要是企业老板、政府单位这类高端客户。因为他们有特殊需求,所以才会选择应用手机产品。从高端客户慢慢普及到大众市场需要一定的发展时间,同时也需要成熟的条件配合。今天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发展了25年,欧美就更久了,属于融合了多种技术的一个产品和服务产业。个人觉得今天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阶段有点像1985年当时的个人电脑市场,或者是1995年时期的互联网市场,甚或是2005年的智能手机市场,当时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觉得很虚,不实际,离开自己生活很遥远。目前,Z-Wave联盟的主要焦点还是先把生态系统搭建完善。只有具备完善的、实用性强的产品及配套,并能带给用户良好的体验,DIY市场就会自然成形。

采访手记:Z-Wave联盟在国内市场生态圈的构建过程中,在配合外销的生产型企业转型国内市场产品线规划与渠道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其他海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未来完善的生态系统的建立,更加依赖于充分了解和分析国内市场需求,并需要协助合作企业研发更多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