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网专稿,谢绝一切形式转载,全文请见《数字社区&智能家居》杂志2011年9月刊,在线订阅

    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可能包括:RFID应用(用于物流跟踪)、温湿度探测(类似于楼控系统)、视频监控报警(类似于应急指挥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类似于导航、地图)等等,而这些可能的应用凡涉及视频、音频、射频技术、显示技术、数字量传输、模拟量传输均和安防行业有关。几乎可以认为,物联网是比应急指挥系统更高一级的应用,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物联网是安防行业的延伸、是安防行业未来几年的重要突破口。

安防IT化发展和过渡
    IT企业进军安防市场、安防企业开发IT化产品、软件化、平台化,尤其是大安防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和物联网都需要极高的IT技术和IT产品及应用,造成了“安防”和“IT”的互相结合和渗透,是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在2009年表现的更加明显。IT行业的高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标准和互联互通(大部分情况下),例如TCP/IP、WWW,不管你是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脑,还是苹果系统的电脑都可以接入一个标准的互联网,端口相同、通信协议相同,可以说网络的两端不存在兼容的问题。

    而安防行业发展的致命伤就是兼容性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不同厂家的网络摄像机是不能互相兼容的、不同厂家的门禁控制器是不可以混用的、不同厂家的对讲产品分机是不能互用的,这种不兼容的系统和产品在模拟时代就存在,网络化以后依然存在,虽然我们天天在喊:“安防IT化”,可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容易,安防业太需要统一的标准、协议和通信方式了。

    安防系统向IT过渡之后,势必要求监控、门禁和报警的产品都需要升级到网络系统,也会带来一些商机,当然一些企业也会被淘汰。

软件平台对硬件供应商而言更重要
    由于安防IT化发展的困局给软件平台供应商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会。比如说不同厂家的网络摄像机并不能在某一个特定的厂家的软件平台里面进行集成,就需要第三方的软件开发商提供这项服务,而且在国内这个复杂的监控市场上,需求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很好的兼容性和定制化的功能,而这项工作就由软件供应商提供,所以国内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监控平台提供商。另外像报警系统,不同的报警主机建设大型的联网系统时也需要比较好的集成,也促生了软件平台的诞生和发展,比方说丛文软件。

    随着大安防的需求、中国巨大的安防市场千差万别的需求,势必需要更多的软件平台供应商。众所周知海康威视在模拟监控市场上硬盘录像机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如果整体监控市场发展为网络技术,那么对于海康而言,将来要拼的就是软件平台而不是硬件平台。如果自身不开发软件,而依靠第三方那么路就会越走越窄。

中国制造更具影响力
    政府曾经在全球投放30秒“中国制造”广告,影响力巨大,意在重新打造与巩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声誉。对于安防行业来讲也不例外,中国产的各类摄像机、光端机、硬盘录像机在国际上已经具备了很大影响力和竞争力,这在2009年体现的也比较明显,尤其是经济危机对全球造成的疲软影响之后,更多的西方国家选用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安防产品。

企业转型成解决方案供应商
    笔者曾经多次论述过这个话题,传统的产品供应商很难满足市场的需要,成熟的安防市场需要的是系统,而不是单独的产品。对于最终用户和工程商来讲,也希望由一家公司提供所有的产品,而不会倾向于寻求几十家公司才解决一个系统的问题。对于一个大型的供应商而言,所供应的最少应该为“系统级”的产品,比如说可以闭路监控电视系统所需要的所有产品。而对于更大型的供应商而言,所供应的应该是一种解决方案,即针对特别应用的所有产品和系统,比如可以同时供应监控、门禁、报警系统所需的全部产品。
    解决方案主要针对的是垂直市场和大型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己提升到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地位,比如SIEMENS、Honeywell、Samsung和Hikvision。

垂直市场应用引关注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大家还历历在目,奥运会所创造的垂直市场应用也随之深入人心,2009年对于安防市场而言,垂直市场的概念越来越清晰,应用也越来越多,比如高速铁路、平安城市、世博会、亚运会、港口、机场这些都是典型的垂直市场应用,这种具有典型的大项目的市场一直被国内安防企业所忽视,而长期被外资所控制和占领。

    垂直市场的典型特点就是每种场合的应用和需要不同,但同类型的场所需求却基本一致,所以针对垂直市场的就是解决方案:高铁解决方案、平安城市解决方案、港口解决方案等等。

安防消防合并趋势初现
    外资品牌的安防企业,大多数同时从事安防与消防业务,像GE Security、Tyco Fire & Security、UTC Fire & Security、Honeywell等。而国内企业鲜有同时涉足两项业务的,海湾是个例外。而在2009年随着CSST收购消防类企业,中国也逐渐会出现更多的安防与消防综合型企业。

中国安防企业上市热潮
    前些年,当安防企业实力还比较弱小的时候,国内主版市场(A股)的门槛跨太高跨不过去,很多企业选择了境外上市。比如亚安(SIN.YAAN)在新加坡上市、CSST(NYSE.CSR)在美国上市(现在已经退市)、海湾控股(HK.0416,被UTC收购后从港股退市)在香港上市、当然也不乏实力雄厚的企业在主板A股上市的,比如1997年上市的同方股份、2002年上市的泰豪科技(SHA.600590)。这些老牌上市企业大多数是综合型运营企业,多多少少参与系统集成、弱电总包业务。行业中也有借壳上市的典范兆维股份(SHA.600658),登陆的也是主板A股市场。

    2008年以前的安防类上市公司可谓凤毛麟角,但在2008至2010年间出现了一股安防企业的上市热潮,先是2008年5月20日大华股份(SHE:002236)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大立科技(SHE. 002214)紧随其后于2009年2月18日上市,在2009年的年尾11月27日威创股份。

    2010年的钟声刚刚敲响的时候,1月29日传来了安防领域的领头羊海康威视正式过会的消息。2月20日,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这意味着更多的安防类企业将在最近3年紧锣密鼓的走上上市日程。如此这般,不能不让我们重视、不让我们惊呼:安防行业掀起一股上市热潮!

    大多数上市企业在圈了一大笔资金之后,就擅长资本化运作、长袖善舞起来,很多企业通过融来的巨额资金投资地产、公路、能源等第三产业,最终走向衰败,这是最可怕的。企业上市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投资人的投资升值,资产的证券化,将财富度量化,有着激励创始人、高管、持股员工的作用。真正的安防企业巨头应该将融来的资金用于研发的投入、生产规模的扩大化、市场的开拓,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将竞争对手远远抛开,这才是一条康庄大道,远离资本运作。

    目前上市的安防企业分为产品供应商(比如大华)、系统集成商(比如泰豪科技)和综合型运营商(比如同方科技),个人比较看好产品供应商级别的上市公司,这样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考量和资本化运作。不过对于产品供应商而言,笔者建议应该提高产品的整合度,使之形成一个系统,最终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区别于综合运营商),当然重视服务,才能创造更高的利润。

    随着海康、大华、大立带来的上市效应之后,很多安防企业对上市蠢蠢欲动,相信很多读者所在的公司不是上市公司就是准备上市的公司。

安防三阶段
    市场上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而我要针对安防行业提出一个颠覆性的概念: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解决方案、一流的企业卖服务。笔者喜欢将安防行业划分为三个阶段,我发表了很多相关的文章。安防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就是安防1.0:Products(产品)、安防2.0:Solution(解决方案)、安防3.0:Service(服务)。
    安防1.0就是指以产品为核心的安防市场阶段,该类型市场具有这些特点:以产品为核心、产品可以组成系统,但不能形成解决方案、以硬件为主、进入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对手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利润率低、市场总体规模大、做产品的不做工程、做工程的不做产品。如果您所在的企业具备以上四个特点,基本上就属于第一阶段。

    在安防2.0阶段企业提供的是解决方案(Solution)。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了:产品解决方案、系统解决方案、行业解决方案和集成解决方案。而国内的安防工程商大体上可以归入安防2.0的企业,本身并不生产产品,而针对客户的需要提供解决方案,不过相对而言提供的是初级的解决方案。

    在安防3.0阶段的企业以提供服务为核心业务,众所周知,安防系统是一次性建设(建设周期大约为一年,免费质保期通常为1至2年)的系统,质保期过后确实需要持续性服务方能正常运行的,故给安防业者带来巨大的服务市场,只是没有被广大安防企业所重视而已。欧美市场不像中国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成熟的市场,城市很少扩容、GDP增长比较低、新建的建筑物比较少,所以新建的安防系统较少,而更多的是企业提供后续的扩容、升级、维保等服务;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断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和业务,故服务市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中国安防企业大战略
    安防已经不是简单的仅限于报警系统,安装几个摄像机、报警探头和读卡器了事,而是一种大而全的系统。闭路监控电视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由于不同的行业和市场的要求千差万别,已经不可能一家公司提供市场上所需的一切产品和满足一切的用户趋势,需要大家通力合作;门禁系统也出现联网化、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多,比如公交系统、身份证应用系统等等;报警系统也不仅仅限于本地服务,而是需要一个强大的接警中心。而这些都不算什么,用户可能需要一套将监控、门禁、报警集成的大安防平台。

    对于某些特定的需要,比如高速铁路、机场、港口、平安城市、世博会、亚运会这样的项目,它们需要的是更加满足特定需要的“大安防系统”,这个系统不再是将监控、门禁、报警集成这么简单,可能还需要和通信网络、控制网络集成和联动,可能还需要集成GPS系统、GIS系统、无线对讲系统、楼控系统、电话通信系统、医疗系统、交通系统等等。而这种新型的应用被称之为应急智慧系统,可谓大安防发展的最高境界。

    在这里我想通过问答的形式来看看中国安防企业的大战略到底应该如何做?

    问:改革开放进程已超过 30 年,通过改革和发展,中国经济已成长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与此同时安防业也发展了30年,但中国仍然缺少世界级的安防企业,也很少有享誉全球的安防品牌,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答:
如果要问世界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安防企业和安防品牌,相信所有的人都可以讲出一大堆:Tyco、GE Security、Schneider、Honeywell、ASSA Abloy、IBM、UTC、Bosch、SIEMENS、Philips、SONY、Panasonic、JVC、Sharp、Samsung、LG,这些企业都是世界500强的顶级企业,如果把那些不是500强的公司找出来就更多了。而实际上中国安防企业30年所走过的道路,就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30年前走过的路。比如说松下公司做摄像机就有50年以上的历史,比如说索尼公司做摄像机就有41年的历史,这些发达国家企业所掌握的技术、所生产的产品领先中国不止一个十年。当然凡事不可以苛求,中国安防业真正从发展到成熟不过20年的光景,中国的主流企业也是刚刚走完代工(即OEM)阶段,刚刚开始做一些ODM(代为设计)的事情,而中国的安防企业也沿着主流企业的路子往下走,摸着石头过河,不过多了很多前辈的参照。可以这么讲,中国也许DVR(硬盘录像机)和Camera(摄像机)的产量是世界第一的,但真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自由的品牌并拥有一定国际声望的品牌应该是个位数(也许不止这个数),90%的企业是给别人做或者是在国内做,以仿造和跟进为主。然而,这也是一种进步,有了经验、有了积累(包括资金和技术),才能够有更多的研发,然后才能够创造自己的品牌,从而走向国际化。

    中国传统行业的传统企业缺乏真正的企业家,而这些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也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培养的,而具体到安防产业的宏观布局来讲,就是凤毛麟角了,笔者就曾经遇到很多安防企业需要招聘高级管理人员而苦苦追求而求不到的情况,即使企业可以出得起极高的年薪,而人家的企业家已经培育了好几代了。

    问:前文提到日韩安防企业,以韩国为例,从朝鲜战争结束后大概用了 30 多年的时间,就有了Samsung、LG 等享誉全球的自主品牌。另外SONY的安防发展历史也不过41年,11年前2000年的SONY也是响当当的安防企业品牌,它们的发展历程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启示?
    答:
从朝鲜战争结束到今天韩国的经济发展已有50多年的历史,日本从二战后也发展了有60多年,而Samsung、LG、Panasonic、SONY等品牌在安防业产生影响力最少是10年以前的事情了,但我们不应忘记它们同样走过积累的道路。某种意义上也是大陆、台湾所走过的路,即开始是纯代工、复制、一部分的抄袭,慢慢品牌的树立也经历了一段时间。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奖的George Smith和Willard Boyle曾发明了CCD(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但谁都知道SONY才是CCD的霸主。

    问:如果展望未来,中国安防企业今后是否能够产生享誉全球的品牌?
    答:
中国安防企业产生享誉全球的品牌是必然趋势,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品牌数量多少的问题。这次全球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给中国安防也带来巨大的商机,4万亿的国际宏观调控、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平安城市有的是市场和机会,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安防市场。
    第二大的安防市场没有自己的品牌那是无法想象的,为了快速形成自己的品牌,中国的安防企业走出国门,收购国外知名的安防品牌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问:并购是不是做大做强的唯一法则?能否成功?
    答:
中国的安防圈内已经进行过好几次比较大的并购活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并购或者联盟最终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有些原因是大家都能看得见的,如文化问题,这是第一点,中国的安防企业大多数还没有来得及形成自己的文化,而不是文化兼容的问题;第二点就是管理团队的问题,也就是企业家的问题,中国的安防行业尚没有培养出足够的符合条件的职业经理人;第三点,并购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并购后的整合问题不应在并购后才考虑,而应在并购的过程中就开始规划。如果把并购后的整合问题放在一边,先从资本、财务、法律的角度考虑是否能把它买下来,买下后再考虑如何融合,这样,很多问题就会被搁置在一旁,并在以后成为阻碍达成市场份额、研发能力、销售额、利润等方面的预想目标;第四点,中国的安防企业不知道如何购买合适的公司,常见的就是大量的重复购买,互补性不强,不能形成强强联合优势。

    问:中国安防企业的最大的弱项是什么?要赶超世界级的大公司,需要补哪些方面的课呢?
    答:
中国安防企业的有些特点,属于中国特色,如中国特有的体制。虽然很多大型的安防企业已经上市了,但这种观念和理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主要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对中国安防企业来说,市场定位很重要。国内大多数安防企业喜欢把自己定位在某个特定的市场上,比如DVR、摄像机、矩阵、门禁等等,产品线也比较窄,或者干脆就定位为微型摄像机、红外摄像机、读卡器的专业制造商;也有的企业大面积撒网什么都做,但产品没有特点。多元化的经营要和Tyco学习,Tyco先有ADT,ADT是做接警服务的,如果你要买Tyco的报警服务,那么就要买它的报警设备(DSC),如果你还有监控的要求,它顺便可以卖监控设备(AD),如果还有门禁的需要,它可以卖门禁设备(SWH、Kantech和CEM);Tyco ADT旗下还有个Sensormatic(先讯美资)是做商品防盗的(EAS),很多商户购买EAS之后通常都会购买它们的监控、报警和门禁设备,没有人会为了几个摄像机、红外探测器和读卡器找上四个合作伙伴,这些就是Tyco的定位。

    第二,就是核心竞争力。只有战略定位清晰了,才能确定什么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安防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能是关系,而是核心技术或者市场运作能力,中国安防企业要想在世界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必须有自己的绝对的核心竞争力,比如SONY的CCD、Panasonic的超级动态技术、Tyco的接警服务等等。

    第三,高绩效企业必须要有它的“底蕴”。这个词看起来很虚,但实际上就是企业在文化上、组织上的突破。以笔者的经验,中国的安防企业真正能够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的可以说寥寥无几,企业文化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百年老店沉淀出来的就是一种文化,一百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问:全球经济危机不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改变发展模式的挑战,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转型的挑战。中国安防企业如何化危为机,借这次全球经济危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答:
安防企业和中国的传统企业一样,也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外需驱动型的,另一种是内需驱动型的。对于内需驱动型的企业来说,总体来讲,它们比较顺利、平缓地度过这次经济周期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受这次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靠出口、靠海外市场的外需驱动型企业,尤其是那些以纯粹类似代工的企业,其中一部分企业因经受不住冲击而倒闭,另外一些也许能够依靠积累度过难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投入以抵抗风险,总之,这场经济危机给中国的安防企业上了生动的一课,毕竟我们经历过的大风大浪太少。

    研究报告表明,在走出经济低迷的过程中,高绩效企业整体业绩的上升和低绩效企业的继续下滑,其间呈现出差距不断拉大的剪刀形。举例说明:那些重视短期绩效的企业举起了裁员的大刀迅速的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那些高绩效的企业尽力挽留了有用的人才,当经济开始复苏(也许就是现在),有人才的企业发展肯定比那些过度裁员的公司发展要快。

机遇和挑战
    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危机直至今日还在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安防业也不例外。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级地震差点摧毁了中国安防业,如果日本生产芯片的厂家出现了问题,将对中国的监控企业带来致命的伤害,CCD芯片和DSP芯片是监控的核心和心脏,如果没有了原材料我们就无法生产出对应的摄像机,就无从谈起中国安防了。中国的安防企业应该意识到这个危机,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应该发展多种规格的产品,采用不同的芯片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以提高对危机的响应能力。

    未来是不可预知的,中国属于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我们应该时刻准备好以便应对各种危机,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危机就是危险中的机会,有危才有机。

热点事件与安防
    现在社会上很流行微博,社会热点事件频发,快速传播,而这个热点事件往往和安防系统紧密相关。比如道路交通事故中很多事故通过调用监控录像解决事故纠纷、公交车司机搀扶老太太的新闻中车载摄像头证明自己的清白、拆迁事件中发现的微型摄像机录像、多起电梯及扶梯事故中通过监控录像来对事件进行判断都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可以说安防系统是可以记录和还原人民日常生活状况的一套系统,具有事后防范、事件推断的功能,当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些功能的时候,中国安防市场还会大爆发。

    当然安防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侵犯个人隐私,比如发生在四川绵阳的摸奶不雅门事件中,把公共监控的个人隐私安全推到风头浪尖上,对于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运维带来很大的挑战,这也要从宏观的角度考虑。

大型活动对安防行业的影响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举办了很多大型的活动,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西安世园会等等,这些大型的公共活动就需要更加全面和整体的安保系统,系统规模大、规格高。国内的安防企业以前很少走出国门,很少有机会参与这些大型的安防项目,通过这几次的大型活动,中国的安防企业或多或少的参与了这些项目,通过参与、观摩、学习,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所以说,大型活动对安防行业不仅仅是业绩上的影响,更深层次的是思想上的影响,大项目的开展确确实实给我们上了一课    虽然这些大型项目的主导方还是外资企业,但参与实施的还是以中国人居多,很多外资企业也需要通过中方的合作伙伴一起来完成这些项目,无形中我们就能够掌握这些大型活动的规律和需求。另外,这些大型安保项目也培养了一大批的甲方和乙方工程技术人员,为行业的做大做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除了大型项目,现在的平安城市的建设也给安防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平安城市是一个综合化很高的大型安保系统,涉及到很多部门和很多系统,不过从目前的发展和建设来看,监控系统和大型综合接警平台是重点,占据了重要的份额。中国的安防企业应该把握这些机会,多多学习解决方案的能力和服务的能力,提高中国安防企业的竞争力。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服务
    与解决方案相比,服务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应用,利润更高、持续性更强,对于有的企业而言服务所带来的收入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45%以上,比如IBM、SIEMENS。而目前能够看到的、影响力比较大的就是报警运营服务了。
安防系统的服务主要包括:

    咨询服务:在项目建设的初期,很多大型的项目、行业性的客户是需要前期的咨询服务的,这也是Solution的重要突破口;

    设计服务:咨询之后就是设计服务,目前安防系统的设计服务主要由各种类型的设计院提供,有着比较高的利润,由于资质限制,一般的企业很难进入,加之一些小型的项目并不需要专业的设计,故这块的服务份额较小;

    监理服务:监理其实就是一种服务,本身并没有提供任何产品,是一种分工很明确的服务,一般并不由安防企业提供,而是专业的监理公司提供,当然提供监理服务也是需要资质的;

    培训服务:培训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也是影响项目实施质量的重要原因,很多安防系统建设的理念很先进、施工的质量也很好、集成度很高,但就是操作人员的水平不高,再加上人员的流动,使得很多安防系统没有100%发挥应有的作用,故培训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接警服务:接警服务目前是安防系统中最大的一块市场,世界上最大的接警服务公司ADT,年销售收入有60亿美元之多,可见市场份额之大;

    维修保养服务:维修保养服务是安防企业主要的服务市场,也是被广泛重视,但是没有做好的一块服务市场,很多工程商集成商没有赚到钱,就是因为没有重视质保期后的维修保养服务;

    升级扩容服务:一个系统在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进、设备的老化和软件的升级,自然对系统就有升级换代、扩容的需要,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不过我们常见的服务形式还是维修保养服务和升级扩容服务,也是目前重点发展的业务方向。

    对于安防行业的企业来讲,最好的商业模式应该是 “Service + Solution”,参考IBM公司的模式,首先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分析构建一套合适的安防解决方案(量身定做),然后将企业的产品通过打包的方式提供给最终用户。其次是好的工程施工质量,工程质量将会严重影响质保期后的维修保养服务,数量众多的工程商/集成商早就意识到维修保养的这块大蛋糕,为什么没有拿下来的原因主要是当初的工程质量或工程管理出现了问题,致使很多项目出现了烂尾、扯皮和扯不清的财务问题(主要是项目回款)。值得欣喜的是,国内的安防市场,不论是业主还是集成商都认识到了服务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业主愿意掏钱购买收费的售后服务,这是一件好事请,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服务是企业的收入来源之一,发达市场的经验表明,服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40%之上才是一个正常的业务方向,另外服务业务的利润也比较高,通常在30%以上。如果安防1.0、安防2.0的企业想要提高利润率的话,最好重视服务业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